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十二走口诀,儿童动作发展规律要掌握
宝宝出生后,我们就会开始期盼孩子那些有纪念意义的瞬间,期待着宝宝的翻身、坐、爬、站和行走,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十二走就像是一个顺口溜,每个人都知道,但其实宝宝在婴儿时期最重要的动作能力有两种,一种是粗大动作,就是孩子的大运动能力,而另一种就是孩子手部的动作发展,也叫做精细能力。
早期运动能力意义大
婴幼儿时期宝宝的各项功能发育较快,在三个月左右就会出现早期运动迹象,此时家长抓住机会进行适当锻炼,对于宝宝骨骼、关节、肌肉发育都是有极大的好处,还能帮助宝宝探索更多的新鲜领域,增强宝宝适应力。
利于探索环境
大运动能力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孩子对环境的探索方式,增加孩子的适应能力。我们知道孩子从出生后,随着他大运动能力的发展,孩子会逐渐学会抬头,学会翻身,能够坐起来,能够爬行,站立和行走。
而每一种运动能力的发展都会改变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孩子从躺着看,坐着看,站着看,到四处爬行和行走看,每一步都非常有意义。
促进精细动作发育
孩子从拿不起玩具,到最后可以捻起小豆子,每一步都是孩子们手指探索和适应的结果,如果经常让孩子去练习,关注孩子手部精细动作能力的发育,孩子的手指灵活性就会比同龄孩子更优秀。
促进感知发展
主要是指孩子的行走动作、抓握能力、动作技能等方面,详细分解下来就是抬头、翻身、坐、行走、手指协调能力等等。孩子从这个夹断开始就正式从“做什么”转换到了“怎么做”这个层面,也为之后的自主阶段打下基础,这段时期也是宝宝模仿能力、动作技能发展的最佳时期。
早期运动能力发展规律
小宝宝的运动能力一般都是先天预置和后天训练两者共同努力下的结果,由于会受到习惯、神经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的支配,所以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大致分为首尾规律、近远规律、大小规律等,下面是部分规律的大致讲解,大家可以适当了解一下。
首尾规律
指的是由头部到尾端、由上肢到下肢的顺序发展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婴儿一般是线出现眼和嘴的动作,之后才是手部、脚部动作,最后学会站和行走。所以经常会看到大部分宝宝都是先学会了葡匐爬行,才逐渐运用大腿、膝盖和手进行手膝爬行,到最后才是正常行走。
近远规律
最先有运动意识和控制力的部分都是靠近中央部分的躯干、头部,之后才发展到双臂和腿部,像我们常常看到的抬头、举腿、动手指就是这个规律的表现。一般是以头部或者躯干为中心点,逐步向外发展,由于是由近到远的规律,所以叫做近远规律。
大小规律
首先发展的是大肌肉大动作,比如翻身、爬、踢等,这些动作都是由大肌肉群控制,会最先出现在宝宝的身上,之后随着身体素质不断发展,动作训练越来越频繁,精细动作和小肌肉动作也逐渐出现,例如用勺、玩积木、翻书、穿衣服等。
泛化集中规律
这种规律是指孩子在出生之后动作由原来的广泛、无规律转变到后面的集中、专门化。一开始宝宝的动作都是不太多目的性的,大多是无意识的反应,但是之后就会向集中化、准确化演变,例如出现疼痛时不会出现全身活动,而是集中在受伤部位。
老人们常说的“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十二走”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在不同阶段宝宝的发育都有着新的变化,1所以建议家长一定要重视宝宝的动作训练,配合日常早教工具进行锻炼,这样才能充分发展宝宝的运动能力,提高宝宝的协调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
试管婴儿交流群
试管婴儿交流群